輔導?!咪搞我

過往5年,分別有198位男士及527位女士向本中心尋求輔導服務,求助男女比率大約為1:2.6,數字上似乎反映著女性比男性更需要接受輔導,但事實上是否如此呢?在過往不少報導或調查中都反映高達8成的爸爸對生活感到壓力,壓力來自工作、經濟問題或子女學業 (頭條日報, 2013);在家暴受害者中約有3成多為男性 (文匯報, 2013)。從種種報導中,其實也顯示著男性亦需要有適切的途徑舒緩情緒壓力。

現實上有甚麼阻礙男性向外尋求協助呢?過往的支援政策多是傾向體恤女性為主,福利較容易發放給女性,男性多處於弱勢的位置(東方日報, 2010)。其實除了缺乏資源外,男性內在的因素亦是另一抗拒原因。

講不出的情緒

在輔導過程之中,多會接觸或談論我們內在情緒,但對男性而言,情緒表達卻是陌生的。在男性成長過程中,情緒是多餘及不必要的,我們常聽到「男子漢大丈夫,流血不流淚」、「男兒有淚不輕彈」,這些刻板的印象都會令男性與他的情感世界慢慢變得疏離,甚或乎情感的表達都會被批評為不夠「男子氣概」,從而令男士對接受輔導卻步。

面子問題

求助─在男性的世界意味著失敗、軟弱、無能力,若不是到了走投無路的狀況,男性總想獨自解決所面對的問題,因為向人求助,意味著自己是一個弱者,要面對自己的軟弱,對男性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。在不少的關係輔導上,女方才有機會了解到男方原來默默受著不少壓力但沒表達出來,而男方的原因多是「我唔想衰比佢睇」。

解決問題取向

男性在面對問題時,多著重於解決問題,而沒有意識到情緒疏導或傾訴便能解開心結,他們很多時會聚焦於「我可如何做」和怎樣解決問題,期望輔導員能給予答案或解決問題的步驟,但有時輔導成效在於能否轉化內在情緒,體悟生命。當他們發覺輔導後沒有即時的轉變或不能助他們找到 “答案”,便會放棄繼續輔導。

缺乏對問題的察覺

在過往的婚姻輔導經驗之中,當問到男性為何接受輔導時,有不少男士都表示「因為太太要求,我便來」或「我沒問題,我只是陪她來,若這樣她覺得開心,我便可以了」。言而在關係上,其中一方認為有問題,而另一方認為沒有問題,其實這樣已代表這關係已出現了某種問題。

要扭轉男性對輔導的抗拒,並非一時三刻可改變到的事情,我們需要給予他們足夠的時間去建立安全感,接納他們的不安,了解他們害怕接受輔導背後的原因,並讓他們體會到受助不等同自己是弱者。

參考資料

頭條日報《工時長 少溝通 四成半港爸 自責非好爸》http://news.stheadline.com/dailynews/content_hk/2013/06/16/242116.asp

東方日報《男人之苦:飽受性別歧視》

http://orientaldaily.on.cc/cnt/news/20100523/00176_005.html

文匯報《38%苦漢子挨家暴忍逾5年》

http://paper.wenweipo.com/2013/11/27/YO1311270018.htm

如有任何關於輔導服務的查詢

請致電 2797 6888

WhatsApp 5616 8851

歡迎查詢
1
心暖心輔導中心
你好,有什麼可以幫到你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