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般人尋求心理治療,都會有這樣的想法:我要盡快離開煩惱的情緒、令人感到壓抑的環境、生活中的逆境、或與家庭人際關係的困擾等等。
「離開苦惱,得到快樂」是一種慣常的思維,就好比發燒,發燒時會很辛苦,退燒後便很快樂;我們都希望盡量解決痛苦,而這個思路本身並沒問題,但內裡其實有個陷阱。首先,要了解為甚麼人們會有心理上的困擾?因為有很多人會出現以下兩種痛苦思維:
一、求而不得之苦:別人擁有而我沒有,令我很想得到——形成一種心理缺乏,與他人比較自己沒有的,會形成一種心理上的小創傷。
二、恐懼失去之苦:擔心很多東西早晚會失去,終日惶恐度日,形成一種心理上的中度創傷。
很多時候,精神心理上的痛苦,儘管在現代精神醫學看起來是一種狀態、障礙,但從傳統心理治療學角度來看,那症狀是一種表症而已。症狀的出現是警告你內情緒已失衡,如不對症下藥,說不定會有其他的麻煩。
例如筆者在臨床輔導上遇過一些恐懼症,有些來訪者覺得自己恐懼A,經過我們的一番疏導、調節,他覺得不恐怖了;但過了一陣子,他又覺得B令他恐懼,我們再把B的問題解決;然後,他又有可能覺得C很恐怖。
如果你只想「離開苦惱,得到快樂」,那個「苦」可能會捲土重來。所以,重點還是得理解症狀傳遞給你的某種訊息,如訊息沒有被正確理解,那麼只會是「一苦未停,一苦又起」,很難讓人感到生活的安穩平靜。
如有任何關於輔導服務的查詢
請致電 2797 6888
或
WhatsApp 5616 8851
心暖心輔導中心:www.prayinghearts.org.hk
情緒支援熱線電話☎️:81012929